深化两弹一星精神内核擘画过程工程创新蓝图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专业人事系统开发商-成天软件
深化两弹一星精神内核擘画过程工程创新蓝图
科学网  2025-08-06 12:54:22  

成天软件海量科研管理资讯平台提供:


 

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实验高炉,即石钢018车间。过程工程所供图

■杨超

上世纪60年代,发生在东方的一大科技壮举震撼了世界,为中华民族从“站起来”迈向“强起来”奠定了至关重要的战略基石,也点燃了民族复兴的火炬。踏入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这座精神殿堂,我深感责任重大。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更是我们这代人必须扛起的时代使命。“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是我国科技事业从筚路蓝缕到星辰大海征程中的精神灯塔。短短24个字,勾勒出中国科研工作者的群像,也是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过程工程所)人攻坚克难、勇攀高峰的永恒底色。

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过程工程所前身——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以下简称化工冶金所)的老一辈科学家,怀揣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科学的执着追求,毅然放弃海外优渥待遇,投身这项伟大事业。我的老师——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家镛先生是国内首位用湿法冶金提取铀矿的科学家。作为湿法提铀的领路人,他带领杨守志、张懿、罗世民等科研人员,经过几个月夜以继日的奋战,采用湿法冶金提铀工艺在实验室里成功提炼出二氧化铀粉末,为后续研究提供了合格的核燃料原料。

与此同时,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工冶金所首任所长叶渚沛带领团队自主研发了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技术,并与当时的石景山钢铁公司合作,成功建立了新中国第一座连续生产的工业化转炉炼钢厂,使炼钢效率提高20余倍。这项技术可为导弹壳体、卫星结构件等所需钢材提供稳定的生产能力。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慕孙带领团队开创了中国流态化学科先河,针对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的开发与利用,做了大量系统性工作,积累了宝贵的知识财富,并一直致力于将流态化技术应用于我国不同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为国防及过程工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面对没有先进设备和充足物资的情况,化工冶金所的科研人员突破了钒、钛、稀土、钴、镍等元素分离提取难点,提出“中国方法”,为我国钢铁和有色金属工业发展添砖加瓦。

“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研究什么。”这种不计个人得失、誓为国家荣誉的信念和担当,早已深深镌刻在过程工程所人的基因中,薪火相传。站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的潮头,过程工程所肩负着推动过程工业绿色化、低碳化、智能化、高端化的战略使命,传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坚定爱国信念,勇于创新突破,加强协同合作,继续用行动诠释着“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过程工程所围绕国家“双碳”战略目标,以介科学为核心,在低碳能源、战略资源、绿色化工、高端材料、生物医药领域,着力开展战略性、先导性、前瞻性技术攻关及共性基础研究。近年来,研究所牵头承担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A类)“化工冶金低碳变革技术及示范”,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C类)“特色锂矿石无害化资源化利用技术”“药物递送载体关键技术研发”等多项重大任务,着力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建设介科学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生物药制备与递送全国重点实验室、战略金属资源绿色循环利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形成“原始创新—中试示范—产业化”科技创新新模式;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入选全国首批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单位,组建紧密协同、使命驱动的建制化团队……在这一系列发展中,我深刻感受到“两弹一星”精神的传承与延续,见证了过程工程所人攻坚克难时的执着、向科技高峰攀登的不竭动力,以及求真务实的科研行动。

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过程工程所将继续深化“两弹一星”精神内核,握好手中的创新之笔,以更坚定的信念、更顽强的毅力、更扎实的工作,一笔一画勾勒出过程工程创新蓝图,为建设科技强国交出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所长)

《中国科学报》 (2025-08-05 第1版 要闻)

成天软件《人事管理系统 》采用多层软件架构,统一身份认证,数据呈现,能够基于校园网/互联网为高校、医院、研究所人事管理提供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已积累百家高校案例,详情电话咨询15851303988。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 》涵盖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所有环节,能够适应理工农医类、人文社科类以及综合性高校的管理需求,协助高校建立符合自身特殊需要的人事管理规范,为高校建设数字校园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与管理基础。




本文转载自:科学网。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成天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点击量: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