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为理解植被原生演替机制提供新视角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专业人事系统开发商-成天软件
科学家为理解植被原生演替机制提供新视角
科学网  2025-03-28 23:15:08  

成天软件海量科研管理资讯平台提供:

 

近日,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研究所山地养分循环与生态功能提升团队针对贡嘎山冰川退缩区植被原生演替序列冬瓜杨替代沙棘的过程展开研究,揭示了植物养分捕获策略(nutrient-acquisitionstrategies ,NAS)对原生演替过程中物种更替的关键驱动机制。相关成果发表于《生态学研究》。

植被原生演替机制是生态学的核心科学问题。原生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组成和土壤养分协同变化。植物养分捕获策略是连接土壤养分和植物生长的关键性状,对演替过程具有重要驱动作用,但其中的机理一直未被揭示。

研究发现,尽管土壤有效养分随着演替的进行逐渐升高,但沙棘在三个演替阶段均主要通过“活化”和固氮策略捕获难利用态养分,而冬瓜杨主要通过细根和菌根等“拓展“策略来捕获有效态养分。随着土壤中有效态养分含量的增加,沙棘NAS的效率逐渐降低,而冬瓜杨NAS的效率则逐渐升高,导致沙棘的营养状况和相对丰度随演替逐渐降低,到演替第三阶段,冬瓜杨的叶片养分状况和相对丰度则显著高于沙棘。叶片氮和磷浓度分别解释了沙棘和冬瓜杨相对丰度13%和31%的变化,而植物的mining和固氮策略可分别进一步解释上述模型残差的35%和39%。这些数据定量揭示了植物NAS效率随土壤养分状况的变化是驱动物种替代的关键因素。

该研究不仅为理解植被原生演替机制提供了新视角,深化了对植物-土壤系统协同演变规律的认识,而且为生态修复工程中物种优化配置和土壤养分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11/1365-2745.70017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成天软件、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成天软件《人事管理系统 》采用多层软件架构,统一身份认证,数据呈现,能够基于校园网/互联网为高校、医院、研究所人事管理提供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已积累百家高校案例,详情电话咨询15851303988。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 》涵盖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所有环节,能够适应理工农医类、人文社科类以及综合性高校的管理需求,协助高校建立符合自身特殊需要的人事管理规范,为高校建设数字校园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与管理基础。




本文转载自:科学网。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成天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点击量: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