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天软件海量科研管理资讯平台提供:
20世纪60年代,微生物所严自正(左)和陶增鑫在工厂做维生素C绿色发酵实验。微生物所供图
■钱韦
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纪念馆,建于北京东北郊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内的怀柔火箭试验基地旧址,见证了新中国科技事业的艰难起步与辉煌成就。我曾4次前往参观学习,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感触。
我至今记得,2017年初次造访时就被老一辈科学家艰苦奋斗的精神所触动。他们在偏远的郊区进行火箭试验,在简陋的条件下做出举世瞩目的成就,令人肃然起敬。2022年,我带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微生物所)新任PI(课题组长)瞻仰纪念馆,再次感受到老科学家们隐姓埋名、甘于奉献的情怀。2024年纪念馆改造升级后,我又两次到访,漫步于馆内,凝视老一辈科学家的手书、生活用品以及他们用过的手摇计算机等设备,仿若穿越时空,看到他们争分夺秒、夜以继日攻坚克难的奋斗场景。
“两弹一星”是国家重大需求的象征,老一辈科学家用短短8年时间实现了从决定研制原子弹到研发成功的壮举,使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迅速崛起,拥有了国际领先的技术,至今仍维护着中国的国家战略安全。
事实上,微生物所发展历史上3次大的“飞跃”,每一次都与国家需求同频共振:
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戴芳澜、方心芳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新生的微生物所开领域之先,在作物病害防治、酿酒、“人造肉”等工农业生产领域取得突破性成就,为研究所的蓬勃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0世纪70至90年代,微生物所坚持服务生产的宗旨,自力更生,在维生素C、糖化酶、谷氨酸及植物病害防治、军舰除锈等多个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1985年,维生素C二步发酵法以550万美元的高价创下当时我国民用技术出口纪录。
在新时代的抗疫科技攻关中,微生物所积极响应国家需求,构建了从病毒机制研究到疫苗、抗体药物开发的完整创新链条。研究所开发的抗体药物和疫苗获全球多个国家的紧急使用授权,为全球新冠疫情防控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技术”。
当前,生物技术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领域之一,许多国家将关键生物技术视为与芯片同等重要的战略资源。建设生物技术强国,是时代的呼唤,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
首先,微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在生物制造、生物农药、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等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微生物的五大特征——繁殖速度快、单细胞为主、易于操作、适应性强、多样性丰富,使其成为生物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石。
其次,当前国际形势极其复杂,一些国家试图通过“小院高墙”对我国实施技术封锁。面对这样的挑战,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信念,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发展关键生物技术。
最后,我国科研实力仍有待提升,且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我们拿到的科研经费都是国家的税收,是人民辛勤劳动的成果。因此,我们有责任用自己的科研成果为国家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和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如何才能作出贡献?一是以国家重大生物需求为导向,紧盯关键核心生物技术,发展以关键生物技术为导向的基础微生物学研究,解决人民生命健康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实际问题。
二是改革科研组织模式,推动协同创新。协同创新不是简单的分工合作,或者谁听谁的,而是在创新链上合理布局,形成合力,如概念突破、理论发展、技术转化等不同环节和领域的科学家紧密协作、聚力创新。
三是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像老一辈科学家一样有“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无私情怀,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科学事业中。
与国家需求同频共振,微生物所的许多科学家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个人担当。如方荣祥院士为解决马铃薯病毒感染问题,毅然从流感病毒研究转向植物病毒研究;郭惠珊研究员目睹新疆农民因棉花黄萎病愁眉不展,从植物病毒学转攻病原真菌研究,首创跨界RNAi病害防控技术;马俊才研究员从技术员做起,40年如一日不断开拓,牵头打造了日访问量达数百万的中国生物技术网,牵头建设了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并成功吸引世界微生物数据中心落户中国;王奇慧研究员在抗疫科技攻关中,连续半个月昼夜不分地坚守实验室,因过度劳累致高频失聪……
在中国迈向科技强国的关键时期,我们需要兼具国际视野、创新精神与家国情怀的科学家,为中国的科技强国之路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建设科技强国,凝聚“微”力量,我们要挺直腰杆,勇于担当,抢占科技制高点,与国家需求同频共振,为国家和世界微生物学的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所长,本报记者冯丽妃采访整理)
成天软件《人事管理系统 》采用多层软件架构,统一身份认证,数据呈现,能够基于校园网/互联网为高校、医院、研究所人事管理提供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已积累百家高校案例,详情电话咨询15851303988。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 》涵盖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所有环节,能够适应理工农医类、人文社科类以及综合性高校的管理需求,协助高校建立符合自身特殊需要的人事管理规范,为高校建设数字校园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与管理基础。
本文转载自:科学网。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成天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点击量:40
湖南师范大学高校人力资源系统
湖南师范大学,作为湖南省内历史悠久、声誉卓著的高等学府,始终将人才培养与师资队伍建设视为学校发展的基石。近年来,学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现代化战略,全面升级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构建了一套先进、智能的高校人力资源系统,旨在优化教职工管理流程,提升服务质量,激发人才潜力,为学校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保山学院高校人力资源系统
保山学院高校人力资源系统,作为学校人事管理的数字化转型引擎,是一个集教职工招聘、人事档案管理、薪酬福利处理、培训与发展、绩效评估、职业规划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该系统旨在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效率,强化教职工队伍建设,为保山学院的教育与科研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中国科学院之江实验室诚邀优秀青年学者加盟
中国科学院之江实验室诚邀优秀青年学者加盟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高层次人才招聘公告
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 人事管理,人事管理系统,人事系统,高校人事,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大学人事管理,人事绩效考核
西电杭州研究院高层次人才招聘公告
西电杭州研究院 人事管理系统 招聘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