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团队揭示流浪行星质量天体形成新机制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专业人事系统开发商-成天软件
联合团队揭示流浪行星质量天体形成新机制
科学网  2025-02-28 10:20:12  

成天软件海量科研管理资讯平台提供: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以下简称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邓洪平领导的国际合作团队,提出了形成流浪行星质量天体(PMOs)的全新机制,即通过年轻恒星的星周盘发生潮汐相互作用直接形成,对理解星团对行星形成的影响、探索恒星形成和行星形成的边界具有重要意义。2月27日,相关研究发表于《科学进展》。

PMOs是质量低于氘燃烧极限(约13倍木星质量)的天体,广泛存在于年轻星团中,其质量接近巨行星,却不被任何恒星所束缚。自2000年被首次探测到以来,科学家认为PMOs可能是分子云坍缩形成的极低质量恒星,或是从母恒星系统中被抛射出来的巨行星。然而,这两种理论均无法解释PMOs的一些特性。

研究团队通过高精度流体动力学模拟发现,当两颗年轻恒星的星周盘以特定角度和速度近距离相遇时,潮汐力会拉伸并形成细长的“潮汐桥”。这些桥状结构在引力作用下进一步收缩为致密的线状分子云,最终断裂并坍缩成独立的天体——即PMOs。

相遇星周盘之间形成潮汐桥并坍缩形成PMO双星的三维流体力学模拟示例。图片由研究团队提供

模拟显示,这一过程在密集星团中的产生效率极高。当星周盘以每秒2-3公里的速度、300-400 日地距离(AU)的距离擦肩而过时,潮汐桥的线密度超过稳定性的临界值,可同时产生多个PMOs,甚至形成紧密的双星或三星系统。此外,PMOs周围还保留了延展的气体盘,这与观测结果高度吻合,进一步验证了该理论的可靠性。

邓洪平表示,该机制不仅能解释PMOs的丰度和性质,还暗示它们可能代表了一类全新的天体,为理解宇宙中流浪行星的形成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PMOs的观测样本正在迅速增长,上海天文台领导的系外地球巡天计划将通过微引力透镜法高效地搜寻流浪行星,针对不同星团中PMO发生率和性质进行研究,以期进一步揭示这一机制在宇宙中的普适性。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126/sciadv.adu6058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成天软件、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成天软件《人事管理系统 》采用多层软件架构,统一身份认证,数据呈现,能够基于校园网/互联网为高校、医院、研究所人事管理提供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已积累百家高校案例,详情电话咨询15851303988。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 》涵盖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所有环节,能够适应理工农医类、人文社科类以及综合性高校的管理需求,协助高校建立符合自身特殊需要的人事管理规范,为高校建设数字校园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与管理基础。




本文转载自:科学网。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成天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点击量: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