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超过45周岁,第十一届树兰医学奖启动提名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专业人事系统开发商-成天软件
不超过45周岁,第十一届树兰医学奖启动提名
科学网  2024-04-19 11:13:34  

成天软件海量科研管理资讯平台提供:

 

关于第十一届树兰医学奖提名的通知

树兰医学奖是由郑树森院士和李兰娟院士发起,联袂社会各界人士共同设立的,旨在发展医学教育、扶植新秀、奖掖群贤,进一步推动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从而促使我国医学科学技术早日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在中国工程院、国家科技部、教育部、卫健委和浙江大学等各级领导部门的指导下,在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国抗癌协会、中国医院协会、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华口腔医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等多个国家级学术组织的关心下,在全国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和科研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下,第十一届树兰医学奖于今日正式启动提名活动。

根据《树兰医学奖章程》、《树兰医学奖章程实施细则》的规定,树兰医学奖的评选依照国际惯例,遵循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提名、形式审查、初评、公示、终评、审议、奖励等评审程序进行,树兰医学奖的评选对象是在医药卫生领域中取得原始性突破创新成果并经实践检验证实科学有效的中国国籍(含港、澳、台地区)杰出科技人才。本届树兰医学奖评选获奖名额不超过15人,其中树兰医学奖不超过3名,树兰医学青年奖不超过12名。

树兰基金积极响应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号召,自2021年起,树兰医学奖加大对中医药领域人才的奖励力度,明确规定每年树兰医学奖获奖名额中,有关中医药领域的获奖名额不得少于3人,其中树兰医学奖不得少于1人,树兰医学青年奖不得少于2人。

根据基金评选办法,树兰医学奖(含树兰医学青年奖)实行限额择优提名,请按照《树兰医学奖章程》(附件1)和《树兰医学奖章程实施细则》(附件2)要求,严格掌握标准,做好提名工作。

提名人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条件:

(1)基金理事会顾问、理事长、常务理事;

(2)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3)中国科学院院士(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

(4)国家级医学学(协)会会长(理事长)、副会长(副理事长)及有关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

(6)往届树兰医学(含青年)奖获奖者。

被提名人应具备下列条件:

(1)其研究成果属原始创新,具有重大突破性进展,对人类健康和社会发展有杰出贡献;

(2)推进我国医学科学技术发展,在国际学界享有重大影响力;

(3)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学风和科学道德。

另外,树兰医学青年奖被提名人还必须具备该条件:被提名人当年12月31日前不超过45周岁(1979年1月1日以后出生)。

请各位提名人在仔细阅读本通知及附件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所熟悉的专业领域,提名树兰医学奖和树兰医学青年奖各1人。请您通知被提名人登陆树兰基金网站(www.shulanfund.org)下载《树兰医学奖提名书》或《树兰医学青年奖提名书》并填写完整。

树兰医学奖被提名人须得到3位以上(含3人)提名人的提名,树兰医学青年奖须得到1位以上(含1位)提名人的提名。

请各被提名人于2024年5月31日前(以邮戳为准)将(一式一份)提名书原件(原件系指公章为原印模,签名为原笔迹)、(一式一份)证明材料复印件寄送至树兰基金秘书处。被提名人及其单位对材料的真实性负有法律责任。形式审查通过后,秘书处将发送含有效账号的确认邮件,被提名人登录树兰基金网站(www.shulanfund.org)在线填写提名书。

联系方式:

联 系 人: 梁建忠  徐骁

联系电话: 0571-87231858 13738013141

传  真: 0571-87231858

地  址: 浙江省杭州市庆春路 79 号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秘书处

邮政编码: 310003

电子邮箱: shulanfund@zju.edu.cn

官方网站: www.shulanfund.org

官方微信: 


树森·兰娟院士人才基金

2024年4月15日

附件: 

1、《树兰医学奖章程》

2、《树兰医学奖章程实施细则》

3、《树兰医学奖提名书》

4、《树兰医学青年奖提名书》

5、《树兰医学奖填写说明及附件材料要求》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成天软件《人事管理系统 》采用多层软件架构,统一身份认证,数据呈现,能够基于校园网/互联网为高校、医院、研究所人事管理提供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已积累百家高校案例,详情电话咨询15851303988。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 》涵盖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所有环节,能够适应理工农医类、人文社科类以及综合性高校的管理需求,协助高校建立符合自身特殊需要的人事管理规范,为高校建设数字校园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与管理基础。




本文转载自:科学网。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成天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点击量: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