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提名工作启动 高校人事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专业人事系统开发商-成天软件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提名工作启动
科学网  2024-03-16 17:09:52  

成天软件海量科研管理资讯平台提供:

 

关于2024年度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提名工作的通知

各有关单位:

为奖励在电气工程领域科技进步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促进科技创新发展,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即日起组织开展2024年度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提名工作,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奖励设置

1.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下设项目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和人物奖(高景德科技成就奖、青年科技奖)两大类。

2.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设立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对具有特别重大意义的技术发明或工程项目可授予特等奖。

3.高景德科技成就奖不设奖励等级,每年奖励不超过3人。

4.青年科技奖不设奖励等级,每年奖励不超过20人。

5.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的推荐/提名要求及评审流程,详见《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

二、推荐/提名渠道

1.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候选项目实行推荐制度,不接受个人申报。推荐渠道包括:

(1)电气工程领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2)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专业委员会和省市学会;

(3)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单位及团体会员单位;

(4)电气工程领域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相关企业;

(5)学会认定具有推荐资格的其他单位和组织。

2.高景德科技成就奖候选人实行提名制度,不接受个人申报。提名渠道包括:

(1)两位电气工程领域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

(2)三位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

(3)中国电工技术学会提名。

3.青年科技奖候选人实行推荐制度,不接受个人申报。每位候选人只限一种推荐渠道,只需1位专家或1个单位/机构推荐即可。推荐渠道包括:

(1)专家推荐

推荐专家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工技术学会会士、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常务理事或理事。

每位专家限推荐1位候选人。

(2)单位/机构推荐

推荐单位/机构包括: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理事单位、会员单位、分支机构(包括专业委员会、省市学会和青年工作委员会)。

每个理事单位、会员单位、专业委员会或省市学会可推荐不超过2位候选人,青年工作委员会可推荐不超过5位候选人。

三、材料提交时间

1.推荐/提名开放时间:2024年7月1日—8月31日。

奖励系统推荐功能开放,开启填报和上传功能。推荐/提名单位可登录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与评审系统(www.365jzg.com/ces/),在线填报《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提名书》(不受理纸质推荐/提名书),并按要求上传相关支撑材料。

2.推荐/提名截止时间:2024年8月31日24时。截止后奖励系统关闭。

四、其他

1.资料下载。可登录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网站(www.ces.org.cn),“学会奖励/下载中心”栏目,下载《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励办法》《2024年度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提名书》填报说明等相关资料。

2.科技人物奖候选人年龄要求:截至2024年8月31日,高景德科技成就奖候选人年龄未满65周岁(1959年9月1日及以后出生),青年科技奖候选人年龄未满45周岁(1979年9月1日及以后出生)。

3.奖励推荐/提名与评审工作不收取任何费用。

4.为帮助相关单位和个人了解本年度奖励工作要求,提高报奖材料质量,学会奖励办公室将以视频会议方式免费组织举办若干期专题讲座。

五、联系方式

联系人:李海军,刘淼

电话:010-63256848/63256842;13681562093(李海军)/13521931080(刘淼)

邮箱:ceskjj@126.com

QQ群号:959348699,亦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入群。


附件:关于2024年度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提名工作的通知

《2024年度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提名书》(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填写模板

《2024年度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提名书》(高景德科技成就奖和青年科技奖)填写模板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成天软件《人事管理系统 》采用多层软件架构,统一身份认证,数据呈现,能够基于校园网/互联网为高校、医院、研究所人事管理提供先进、实用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已积累百家高校案例,详情电话咨询15851303988。 《高校科研管理系统 》涵盖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所有环节,能够适应理工农医类、人文社科类以及综合性高校的管理需求,协助高校建立符合自身特殊需要的人事管理规范,为高校建设数字校园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与管理基础。




本文转载自:科学网。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成天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点击量:61